圣金刚无相文殊师利菩萨法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09|回复: 0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8-8-9 15: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無智亦無得」,不但是空菩薩的法門,還要把菩薩的智與得空掉。
智、得也有深淺。聲聞、緣覺之智,是但空智,有智、也有得。
聲聞修三十七助道品、四念處觀,這個就是「智」。
觀成功了,煩惱漏盡了,乃至於證到偏空這個理體,這就是「得」。
菩薩的能觀之智,照見五蘊皆空,「得」就是顯出這個空理;
以能觀之智證到真空之理,這就是「得」。佛法中所有的聖者,無論是聲聞、緣覺、菩薩、佛,都是一個智、一個得。雖然都是一個智、一個得,但有深、有淺。最後到達如來的境界,智理一如,能觀之智和所觀之理變成一個了,是一如的境界。
聲聞、緣覺,把智和理分成二個,智是智、理是理,用這一個智入這一個理。其實智是本具的、理也是本具的,既然是本具的,就不能執著;一執著,又成了法執。如《楞嚴經》裡面所說的,我們這念心就像大海水一樣,無量無邊,但由於執取,而讓我們不識真心,就像捨棄了大海,反而取海中的一個水泡以為是大海一樣顛倒。  所以「無智亦無得」,無能觀之智、無所觀之理,也就是不要執著能觀之智,以及所證涅槃之理。《圓覺經》雲:「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一個是根、一個是塵、一個是智、一個是識,都是幻化不實的境界。所以,能觀之智也要放下,「幻滅滅故,非幻不滅」。「非幻」是什麼呢?就是「圓明常寂照」,就是究竟涅槃,這是本具的。為什麼能觀之智、所觀之理,都要空掉?假使沒有把這些空掉,就得不到後面最高的境界,所以說「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因為我們這一念心沒有任何執取,才是實實在在的。有所得,就有一些些執著;有一些些,還是有一個罣礙存在;所得的境界壞掉了,就沒有了,一樣是生滅不實的。所以「無所得」,才能契入本心、本性。本心本性是本具的,這才是真實不滅的。  前面的經文告訴我們,聲聞、緣覺能契入涅槃的這一個智、所得到偏空涅槃這一個理,都要放下。把偏空涅槃放下了,才能進入菩薩的境界,所以說「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菩提薩埵」的簡稱是「菩薩」。如果進一步修菩薩的法門,也是依據般若波羅蜜多,智也放下、得也放下,這個時候我們的心就真正達到沒有罣礙的境界了。

節取自惟覺法師的開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圣金刚无相文殊师利菩萨法门

GMT+8, 2024-4-27 20:26 , Processed in 0.115494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