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金刚无相文殊师利菩萨法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54|回复: 2

不動如來的名稱與願行

[复制链接]

159

主题

1167

帖子

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0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灌水天地

发表于 2018-7-2 12: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FongYenLuei 于 2018-7-2 12:55 编辑

不動如來,也就是阿閦如來,梵文稱為 Aksobhya,原意為不受動搖。在藏文中,此佛有兩個名號前者意即「不動」,後者意為「無惱亂」、「無嗔害」。一般來說,這兩種用詞會用來指涉該如來的不同形象:前者專指其報身像、後者指其化身像。

不動如來的名稱與願行
一般來說,一位佛菩薩的名號,與其修行的內容、初學時發的願、立下的目標,有明確的關係。而根據《阿閦佛國經》的記載,不動如來之所以名為「不動」,就是因為他在初學時發的願所致。

《阿閦佛國經》第一品中,記載了不動如來最初發心學習時,所發下的一系列大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不瞋怒」的願。經中記載,當時會上的廣目如來告訴大眾,成佛之困難處,就是修行者要避免對任何眾生產生憤怒、嗔恨的情緒,此時還作為初學者的不動如來毅然決然發願:「大德世尊!我今發此一切智智妙心,迴向、究竟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今日起,乃至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於少眾生起忿怒心、害心,則為欺誑十方世界無邊、無量、不可思、不可量一切現在說法大師諸佛世尊。」

因此,在一些資料(諸如《海龍王經》)中,此如來也被稱為「無怒佛」,除了此最根本的大願之外,不動如來的一系列大願,基本上歸類在三個區段:

修心願
第一系列的願中,大多該菩薩祈願自己修行的過程中,不與任何煩惱、低劣的心態相呼應,該經的藏譯本《不動莊嚴經》中說:

大德世尊!我今發此一切智智妙心,迴向、究竟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今日起,乃至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於少眾生起忿怒心、害心,或與瞋恨相應若有一步遠離一切智心若發聲聞心或獨覺心若與愛欲相應若與貪、瞋、癡、害、睡眠、惛沈、悔恨、掉舉相應若與疑心相應若與殺生心相應若與不與取、不淨行心、妄語心、兩舌心、惡口心、綺語心、貪戀心、損害心、邪見心相應

則為欺誑十方世界無邊、無量、不可思、不可量一切現在說法大師諸佛世尊。

根據該經的記載,正式在此菩薩發下這樣的大願後,諸菩薩才讚嘆其為「不動」:「舍利弗,以是之故,此比丘號為不動,時廣目如來應正等覺隨喜此號,告比丘言:「善哉!善哉!比丘!汝修菩薩行時得如是名,比丘!汝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正等覺時,佛名亦如是、號為『不動』。」

威儀願
第二系列的願,與行者本身在修行的過程有密切關係。跟其他諸佛相比,不動如來所發下的願很有兼容並蓄的特性。其涵蓋了從聲聞僧團的頭陀行、在家修行的六念處與珍重三寶,到大乘行者的說法辯才、佈施供養、互相禮敬等內容:

若步步不與念佛一切智心相應若生生出家不住阿蘭若、不乞食、不著糞掃衣、不一坐食、再食不食、不節減食、不住塚間、不安止樹下、不常坐、不隨所而坐、不持三衣、不著弊衲衣、不少欲、不厭足、不求法、不喜法、不敬法、不守法、不說法,不誓修學功德,修頭陀行世世出家若不說法、不成就無礙辯才、無量辯才若躺臥而不住三威儀,或立、或坐、或復經行若於眾生造根本墮、或與根本墮相應,或與女人相應、或與妄語相應,或起摧伏恐怖相應之心若為女人說無常相、苦相、空相無我相等一切諸相法時,若取彼身支分等相,露齒、招手若說法時顧指輕躁若見如來所遺鬚、髮舍利,或盛器中、或非器中,或見如來寶幢、法衣、袈裟,不起如來想、佛塔想若見餘菩薩不生大師想若有說法者說法時不往聽法若禮外道沙門、婆羅門、天神,唯除如來應正等覺佛若發意念:『我當布施與某、不布施與某』若發意念:『我當供養與某、不供養與某』若發意念:『我常持法施與某、不持法施與某』若見諸罪人將被刑罰,不捨自身而救護彼;則為欺誑十方世界無邊、無量、不可思、不可量一切現在說法大師諸佛世尊。

圓滿國土願
第三系列的願,則以圓滿成佛之後的國土作為主要表現:不動如來發願在修行的過程中,不說他人的過失、不失精等內容,以願當來自己的國土能夠清淨圓滿:

世尊!我修是行,令我圓滿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之佛土,究竟一切廣大清淨,諸聲聞眾墮罪惡聲亦不得聞,令我圓滿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之佛土畢竟清淨、一切功德圓滿嚴淨世尊!我修是行,令我圓滿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之佛土,菩薩、聲聞男女弟子,若出家者,皆於夢中不遺失精若我圓滿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佛土中,若有女人有女人過,如今女人之女人過,我必不得圓滿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且為欺誑十方世界無邊、無量、不可思、不可量一切現在說法大師諸佛世尊。

二佛二土的願行特色
不動如來作為東方世界的教主,《阿閦佛國經》則描述此如來及其世界的根本經典,常常會被拿來與西方世界的阿彌陀佛與《無量壽經》相對。根據印順法師的研究,在大乘佛法歷史的發展中,「對二佛二土的信仰,是相當重視與流行的。」

二佛在方位上,位列東、西,可以說他們象徵的是相對而連接的重要意涵,從願力上來看,不動如來表因,彌陀如來表果。根據《無量壽經》中的記載,阿彌陀佛發下的願力,都是建立在「設我得佛」的大前提下,也就是說,其大願都以成佛之後,自己的國土狀態、菩薩成就等各種狀況作為目標,這是屬於果(成佛)的範疇。

相對來說,不動如來的願文內容,都是「從今日起乃至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些大願關注的,是從現在開始,到成佛為止的各種修行過程,這是屬於因的範疇。

而在經典歷史上來看,不動如來與《般若經》有較為密切的關係,不但東方國土但說第一義諦的精神,與般若經相應,不動佛國也有許多菩薩,是在釋迦牟尼佛宣說《般若經》時,前來此世界的。最有名的包括維摩詰居士,還有諸如「轉女身菩薩、賢王菩薩、現意天子菩薩(印順法師研究)」。

相對於重智的《般若經》系,彌陀如來則與重信的《華嚴經》系有較為密切的關係:華嚴經系在論述十方佛後,最後往往都會強調導歸彌陀為主的一佛一土,不但普賢十大願的修行是如此,諸如《般舟三昧經》、《法華三昧經》等注重「觀佛」法門的經典,也往往以阿彌陀佛作為十方佛的主要代表,或是導歸的去處。

可以說,不動如來法門的核心是以「智」和「行」作為綱要,而彌陀如來則是以「信」和「願」作為核心,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彌陀法門較為通俗、易懂,自然在流通上有許多經論與祖師推崇,但同時也產生不少誇飾、迷信的問題,受到《諸法無行經》、《灌頂經》、《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印順法師研究)的批評與糾正。

正因為其「智」、「行」的難以超勝,所以在《稱揚諸佛功德經》中說:「十方諸佛為諸眾生廣說法時,皆先讚歎阿閦如來名號功德。」連魔王都害怕此名號:「寧使捉持餘千佛名,亦勸他人令使學之,不使捉持阿閦佛名。其有捉持阿閦如來名號者,我(魔王)終不能毀壞其人無上道心。」因為「阿閦如來自當觀視, 擁護其人。」

不動如來的法門功德,不但只是針對往生後的救度,更重視「從今日起」的修行魄力和對般若智慧的追求,是大乘法門在現世生活的重要力量。



159

主题

1167

帖子

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0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灌水天地

 楼主| 发表于 2018-7-3 09: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护持南摩圣妙香医菩萨摩诃萨法门,合十

Nama ārya gandha-sugandha-bhisajyāya bodhisattvāya mahāsattvāy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8-7-3 15: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隨喜護持南摩聖妙香醫菩薩摩訶薩法門,合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圣金刚无相文殊师利菩萨法门

GMT+8, 2024-4-27 18:59 , Processed in 0.091492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